观念决定改变 谈中国内衣的危机生存之道
2013-9-27 来源: 国际内衣网

  中国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不是最大,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出现的无奈现象是企业对人才制定了更高的标准,让企业接纳经验不足的新人就更难了。当求职潮一浪接一浪的涌过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技能对口培训,一个萝卜一个坑,解决企业根本的技术性难题,这才是长远之计。危机让我们将这个问题看得更加有深度,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然而,企业存在的高素质人员少、技术水平低、生产条件差、设备陈旧老化、经营管理落后以及基础工作薄弱的状况,这也是客观的现象,而且构成小企业的劣势,将不利于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

  金融危机给大部分内衣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紧缩。

  2.市场客户需求下降,订单减少。

  3.企业资金链断流,无法及时填补资金缺口。

  简而言之就是收入减少了,支出谨慎了;订单减少了,企业困难了。这个时候有能力谈论如何扩大投资的企业估计都不好意思大肆宣扬了。毕竟不少同胞们正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大家各出奇招,但都百变不离其衷,那就是如何节省开支。省钱等于赚钱的理论得到全面的践行。资深策划人张欣鸿却认为,钱固然要省,但并不是什么钱都能省,要省得好省得巧才有利于企业健康生存与发展。企业主们普遍认为员工是最花钱的,所以必须减薪,这样省钱最为立竿见影,当然,企业的萎缩也指日可待。道理非常简单:一个企业最可怕的不是缺月薪,而是缺人心,失去了人心的企业就没了斗志,这样的战役自然无法持久。

  那么在危机的环境下如何开源节流,避风险、求生存呢?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立即转变以下几点最常见的错误观念。

  一、是“整合策划”还是“脚痛医脚”?

  虽然现在不少运作多年的企业建立有企划部门,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外部公司配合来完成,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里,那个炒概念、拼包装画面的时期,各种名目的策划推广公司成了企业的重要外脑。有的因为企业的人才结构,有的是需要更加专业的公司来负责,不然就好像去到战场上丢了武器一样,心里不踏实。而事实上,并非所有外脑都能很好的体现到企业所认为的合理的“性价比”。为什么呢?面对这样的困惑,损耗不在于选择了外脑,而是合作的思路问题,使得外脑成为了外手,没有思考的空间,完全是听企业的独裁。只能是“脚痛医脚”,没有建立充分的信任机制与运作团队,合作无法达到期望的目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少企业主似乎认识到了建立VI(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性,于是纷纷让自己的外脑设计制作了几本精美的VI手册,看上去确实很有品牌的感觉,很是体面,但在现实中你却见不到它的身影,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看来看去就只是做了一张名片。其中损耗我们倒是看得明明白白了。这样的做法,浪费了几万块的设计费不说,时间与精力的损耗才最为不值。这么大手笔,还有必要减薪吗?而“整合策划”不仅仅对于品牌运作而言,整合的思路远远不是今天企业要求什么我们做什么,企业说对什么就是什么;也不是哪个设计师灵感而发的某个精彩画面,需要的是团队。这个团队应该由企业领导者与市场经理、业务经理联合外脑的领导以及项目负责人组成。并形成良好的沟通与运作机制,就策划案,设计画面,后续延伸,企业需求等等方面摆上桌面分析清楚,落实清楚。然而,可笑的是,很多企业要求公司把东西做好来,却什么都不配合,信息也不主动提供,一有要求,还说不就是那些东西吗?没什么好看的!就是咯,既然如此,设计也都是那些东西吗?没什么好改的?!可就算是“以牙还牙”了,而结果就是在这个怪圈里面循环着。做到整理,需要两个最主要的力量,一个是策划公司的引导推动力,另一个是企业的配合理解力。只有明确营销计划的真正目的,建立长期有效运作的内外联盟团队,才是提升自身产品(品牌)竞争力的明智之举。

  二、是“要人才”还是“邀人才”?

  所谓态度决定高度。同样的,企业主对于人才的态度不仅决定了公司人才的结构,甚至是人才的层次,“要”的态度决定的是雇佣关系,而“邀”则是伙伴关系,一字之差,区别的不止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人才的向心力。而“向心力”是决定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力量,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邀”的观念体现的是对人才培训与储备的重视,更有与员工同甘共苦的团队意识。新的危机,新的挑战,改变了观念,才不至于轻易的将成本危机转移给员工。能力见证一切,与员工坦诚相待,让实力说话,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与激励机制,只有赏罚分明,文化建设才能留住真正的人才。

  三、是“招商会”还是“招伤会”?

  招商会是展示公司实力、开拓销售网络的最快最有效的办法,特别是针对新品牌的拓展。但它始终不是万金油,无法“一会就灵”。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匆匆开会,不但不灵,不仅招不到好的经销商,就连自己都不清楚品牌需要怎样的经销商。“招商”或是“招伤”,一字之差,改变的不止是会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的思路建设。不少经营者在举行招商会前并不是很明确要达到什么效果,需要怎样的过程,而是觉得需要有个大家能坐到一起来的机会,跟个别客户们进行交流,不管三七二十一,时间一到,人家在开了,自己也觉得必须开了。这样做不能说完全错误,任何举措在不同角度看都有其可取的一面,不能完全否定掉,起码推广意识是跟上了。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开销巨大的招商会而言,在金融危机之下如何准确定位、节约开支是个重要的课题。我们要做的不是应该与必须,而是要明确与具体,并经过清晰的组织与规划来实现目的。这是一个必须全面分析、深入讨论的大问题。行业内缺的不是会议,而是充分的认识与深入的分析,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时间一到,啥都还没弄明白就发出了邀请函,请来了一大帮人,又是吃喝,又是玩乐,花了不少票子,却收不回几张单子,可谓事倍功半。

  四、是“产品消费”还是“品牌认知”?

  可以说,内衣行业几十年来,经历的洗牌运动不在少数,却都并非越洗越顺手,而是各有各的生死存亡。实践告诉我们,整合营销16年来,顾客为中心的地位越来越无法动摇。于是各式各样的人情关怀在消费者面前炸得眼花缭乱。情感营销、口碑营销更是打造品牌的重要法宝。危机之前,所有人都将自己的腰包捂得更紧,但并不是不花钱,也不是十块钱或是一万元的差距有多大的概念,而是要花得值,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再好的产品没有品牌的心理战术,价格再合适也难以吸引消费者。一旦赋予了品牌的力量,山鸡马上变凤凰,卖太便宜都不可以。就如同一个大老板说自己戴的表就值几百块钱,你肯定不会相信,认为这个老板太谦虚了。在这种消费习惯的影响下,市场出现的两边倒的现象更为明显--跑量的无品牌低价位与高端的做品牌高价位,中间环节靠自然销售填补着市场的空缺,在市场上看到的,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大堆牌子的名字,分不清伯仲,完全靠自己的第一感觉消费,很难形成品牌记忆点,更无从说认牌消费与持续消费。但庞大的市场容量已经让经营者们乐在其中,削弱了他们的品牌神经,觉得品牌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关键是东西能卖出去。这就是观念问题,做好品牌从改变观念开始,记住一个事实,流通市场的这个量所创造的价值对比品牌化的经营而言,或许连个零头都够不上。

  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发展中求创新,塑造自主品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建议采取“稳人才,保资本,重品牌”的策略。

  一、利用好流动资金,收缩远期投入,不要盲目扩张。

  二、把好质量关,加强产品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效率与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内部团队建设,将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合理的调配,最大限度发挥人员优势。

  四、尽量避免裁员或减薪所引发人心不安而减低生产效率,影响公司稳定性。

  五、加大市场的开发力度。

  六、建设自主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整合资源进行推广。

  七、与外脑形成创作团队,系统和谐的进行品牌建设与维护。

分享到: